全球化是发展大方向,但在目前出现了波折,特别是俄乌争端爆发以来,西方与我国供应链脱钩的声音不绝于耳,不仅是美国,在欧洲也有部分政客响应脱钩之声,另外,因人工成本问题,部分制造业外牵东南亚与印度,怎么办?我国将以怎样的姿态面对脱钩,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,不妥之处,敬请指正。
一、西方政客的“政治正确”
我们都知道,全球已经形成了“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”的产业分工格局,各国通过产业链供应链紧密相连、共同进步,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,也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。
然而,西方的一些政客,特别是美国为首的参众两院议员和拜登为首的内阁成员,以供应链对华脱钩为政治正确,叫嚣供应链去中国化,降低关键产品和行业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,在美国市场和国际市场排除中国产品,从而对中国制造业形成打压。
今年9月,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(绿党)也放言:德国将降低对中国原材料、电池、半导体的依赖,且在与华贸易往来上“不再天真”。
本应为全球体系带来普遍利益的美国,却反其道而行,与中国供应链“脱钩”喧嚣尘上,不仅仅是说,而且有行动。
其实,从2018 年开始,脱钩就成为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重要选项,拜登政府执政后,继续沿用